2020年各地高企申报工作已经陆续开始,根据以往的经验,每年高企申报总有部分企业因不小心踏入申报“雷区”而导致认定失败。因此态度国际整理了高企申报前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看看企业该如何做才能避免踩到“红线”。
企业申报的领域不符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的居民企业。
上述所说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高新领域选择是高企申报的起点,因为后续知识产权、研发、高新收入都需要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应的配置和规划。然而,部分企业在申报时无法找到自己符合的高新技术领域或领域选择错误,从而导致申报失败。
高新收入占比不够
高新技术企业中对高新收入占比要求是: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而企业经常会有如下几个问题:
1、有产品为贸易收入,剔除后占比不够。
2、有产品技术含量低,为简单的加工包装产品,不符合领域支持,剔除后导致高新占比不够。
3、产品归集收入范围大,高新收入应该是发票的一部分,企业在归集后将全部金额计入,剔除后导致高新占比不够。
4、产品的证明材料不足,检测报告不能支撑产品的技术性、创新性,不被专家认可,剔除后导致高新占比不够。
对企业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理解有偏差
高企申报对知识产权的要求是: 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而有的企业在申报过程中,如果提供一些与企业从事的技术领域或产品无关联性或关联性弱,或与高新技术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无贡献的知识产权,或者用没有实际意义、纯粹凑数的软件著作权和垃圾专利凑数,也都会导致申报失败。
科技成果与产品关联性低
科技成果转化在企业创新能力评分中的分值为30分,其是连接企业知识产权与产品的纽带环节,也占有很高的考量比重。
企业需要注意的是在保证科技成果量的基础上,也要确保成果与产品之间的关联与有效的转化,技术专家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打分时,会综合考虑这两点,这是获得高分的重点。
科技成果转化的论证更多的是靠企业自己提供各类佐证材料。这些材料能否很好地向评委展示“技术成果是什么,如何转化,应用在哪个产品中,应用效果如何、技术水平怎样?“等关键问题,将决定企业在此环节的得分,因证明不严谨、逻辑不通造成高企认定失败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对于科技成果,企业切不可“强行转化”,应当在保证知识产权和项目、产品的匹配性,科技成果与产品的关联性的基础上,通过自我举证、第三方佐证等方式,尽可能收集完整的论证材料,而且所需的查新证明、检测报告、用户报告等资料,必须早作准备。
管理制度问题
研发管理制度在企业创新能力评分中的分值为20分,不少企业认为这是“稳得的分数“,但若不加重视,仍有可能造成大量失分。
不少新成立的公司为了节省费用,未给核心创业人员甚至初创团队的员工缴纳社保导致不满足申报高企条件,或在财务管理方面相对松散,公司账目混乱。在后补充材料中常常容易出现制度写明了有具体金额的奖励激励,但没有发奖金、汇款或现金签收的凭证等前后不一致的现象,使审核专家对其各项管理制度存疑,导致扣分。
对于管理制度,切忌套用模版,直接搬抄,而应核实企业实际情况,不能出现明显的逻辑错误。而在实际执行中,也应当遵循制度规定,不能让其成为虚设。
财务存在问题
财务问题主要有如下两点:
1、年度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为“保留意见”;
2、企业自行修改纳税申报表,存在作假问题。
高企申报失败会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以上只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企申报中比较常见的一些雷区。
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失败的原因还有很多,态度国际建议:企业应提前做好战略规划和充分的准备,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企业(比如:小微企业和首次申报高企的新企业)可以通过专业服务机构的协助,从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研发费用归集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准备。